我國應加大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支持

橡膠防塵套
橡膠O型環
橡膠出線護套
無毒橡膠墊片
橡膠夾紗

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農村能源是我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能源消費與生產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物質基礎,但近年來農作物秸稈焚燒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源頭,也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全國人大代表、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趙立欣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應加大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支持,綜合利用秸稈,促進我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
  
秸稈燃料化利用率不高
  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主要農作物秸稈總產量為9.84億噸,秸稈可收集資源量為8.24億噸,利用量為6.7億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1.3%。肥料化利用量38593.43萬噸、飼料化14841.64萬噸、燃料化9571.99萬噸、基料化1823.32萬噸、原料化2033.03萬噸,分別占可收量的46.5%、17.9%、11.5%、2.2%、2.5%。“可以看出,秸稈由過去的主要用於農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飼料,已拓展到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等領域。但燃料化利用率還不高,僅占總量的一成左右。”趙立欣說。
  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化肥等農用化學品投入逐年增加。2016年,我國化肥使用量為5984萬噸,利用率36%左右。2015年農業部曾下發通知,開展化肥“零增長”行動,以生物炭為核心的炭基肥、土壤改良劑等,可最大限度地實現秸稈中的氮磷鉀和有機質的高效循環利用,提高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施用量,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改良土壤環境。由秸稈炭化制成的生物炭有著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積,較強的吸附力、抗氧化力和抗生物分解能力,可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碳含量,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改良酸化土、沙化土、白漿土等低產土壤,被國際學術界譽為“黑色黃金”,許多國傢都成立瞭專門的機構來研究生物炭農用的理論與應用前景。
  “我國生物炭研究特別是產業化應用在國際上已處於前列水平。”趙立欣說,生物炭設備、工藝流程已相當完善,能夠實現自循環、達標排放、無污染。而且生物炭及其制成品“生物炭基肥”成本也逐漸降瞭下來,與復合肥成本大體相當。
  
政策扶持十分必要
  2017年4月,國傢農業部將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技術列為秸稈農用十大模式之中重點推介;11月,國傢能源局和環保部發佈通知,明確支持生物質炭化和炭基肥生產。目前,制備生物炭的設備和技術應用已在遼寧、吉林、黑龍江、貴州、河南、雲南等地得到瞭大面積推廣,並帶動瞭當地新型農業合作組織、農技服務組織的發展,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生物炭畢竟是新興產業,社會認知度還不高,業內的先鋒企業大多規模偏小、資金匱乏、管理水平較差。”趙立欣說。
  趙立欣建議,國傢應給予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必要的政策扶持。一是將秸稈炭化還田循環利用方案體現在國傢農業綠色發展戰略中。二是加大秸稈炭化還田補貼力度,提高項目所需工業用地選址、項目立項審批等效率,支持秸稈炭化還田技術快速推廣。三是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的應用推廣試驗研究,特別是應用於改土施肥,以及北方鹽堿地、沙漠化土地等後備耕地以及南方酸性土等退化土壤的大規模改良。四是在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基礎上加大減免力度。將炭基肥、土壤改良劑項目列入發展改革委優先鼓勵項目目錄,以炭基肥作為有機肥產品,對其實施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通過免收過橋過路費、發放物流補貼等,降低秸稈運輸成本,解決秸稈運輸難題等。五是政企聯動,實施區域性土壤改良封閉試點。鼓勵政府土肥站、農科院所等優勢資源,與企業形成互補。建成秸稈生物質高值化利用工程技術中心,實現技術、效益、人才三方面良性循環。同時,進一步壯大龍頭企業,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化水平。

source:http://www.cinn.cn/yclgy/syhg/201803/t20180322_17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