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滄桑巨變 40年增長316倍

電子零件包裝承載帶
IC捲帶包裝機
台中港倉儲
中部室外倉
中部倉庫
11月30日,在安徽省人民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牛弩韜以“改革開放闊步向前 安徽工業滄桑巨變”為題作瞭發佈。牛弩韜表示,改革開放,不僅開啟瞭中國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新篇章,也開辟瞭安徽工業快速崛起、轉型升級的新征程。40年來,安徽省不斷做大規模總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質量效益,工業發展取得瞭輝煌成就,實現瞭從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的華麗轉身,書寫瞭改革開放大潮中地區經濟從振興到騰飛,再到跨越崛起的壯麗篇章。改革開放40年安徽工業增長316倍。改革開放奠定瞭安徽工業“大起來”的基石。改革開放40年來,在向市場經濟邁進的過程中,安徽工業經歷瞭起始調整、起步改革、起跑提速、高速擴張和跨越趕超等“五個重要階段”。改革開放之初,安徽就確立瞭以發展輕紡工業、興辦集體經濟、發展中小企業、實施內涵改造“四個為主”工業發展方針,把工作重心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軌道;80年代,通過推行國有企業“利改稅”改革和生產經營承包責任制,充分釋放瞭市場活力;90年代初,在國有企業開展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改革,大力興辦鄉鎮企業,重點發展輕工、傢電、紡織、食品等產業,工業增加值在1996年歷史性超越農業,實現瞭由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的歷史性轉變,1999年突破1000億元。21世紀,安徽相繼實施縣域經濟、輕工大省、工業強省、制造強省等重大戰略,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動力、主引擎作用日益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狠抓瞭技術改造、智能制造、專精特新、安徽精品、工業設計、民營經濟、節能環保“五個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工業經濟呈現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15萬億,是1978年的317倍,年均增長15.9%,工業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31.8%上升至41.8%,新興工業大省地位基本確立,正在向制造強省加速邁進。改革開放加快瞭安徽工業“立起來”的步伐。改革開放之初,原材料初加工是工業標志,安徽工業結構呈現工業產品數量少、質量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40年來,我省加快推動工業由傳統重化工向先進制造轉變、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工業轉變、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工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全國形成瞭自己的特色和亮點。(1)80年代,培育瞭傢電產業,美菱、揚子、榮事達等企業成為行業龍頭。1994年,安徽冰箱、洗衣機、空調產量已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二、第三,“輕工大省”享譽全國。目前,安徽四大傢電產量已突破1億臺,占全國的1/4,全國每3臺冰箱、每4臺洗衣機、每5臺空調就有一臺是“安徽造”,正加速向智能化、定制化、個性化方向發展。(2)90年代,安徽省實施“九五一”工程,大力培育汽車產業,江淮、奇瑞成為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的典范。全省汽車產量由1978年的約3000輛增長到2017年的133.5萬輛,總量居全國第9,汽車整車出口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重要的自主品牌汽車產業基地。(3)2000年以來,安徽著力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大力培育以京東方+科大訊飛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產值突破50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進入全國前10,安徽省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新型顯示產業集聚基地,貢獻瞭全球20%的智能手機液晶屏、30%的平板電腦顯示屏,工業機器人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筆記本電腦產量占全球1/10。(4)目前,安徽正在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大力培育人工智能+芯片產業,加快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中國聲谷”入園企業350傢,2017年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安徽工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改革開放激發瞭安徽工業“壯起來”的動力。40年來,安徽一方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另一方面大力促進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集體經濟發展,大力培育非公有制經濟。安徽民營經濟發展和全國同步、與時代同行,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枝獨秀”,到上世紀90年代的“遍地開花”,再到新世紀的“春色滿園”,實現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有到優的“蝶變”,呈現出起步早、貢獻大、活力強等顯著特征。起步早,年廣久創立“傻子瓜子”,率先沖破傳統計劃經濟樊籬,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活標本”。杜應流、夏鼎湖、陳先保等一批民營企業傢,敢闖敢拼、敢為人先,創辦瞭應流、中鼎、洽洽等一批知名民營企業,成為民營企業實業報國的旗幟。貢獻大,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發展民營經濟,2013年、2018年相繼召開兩次高規格、大規模的民營經濟大會,印發實施民營經濟20條、30條及系列配套政策,民營經濟撐起瞭安徽發展的“半壁江山”,創造瞭“56789”的喜人業績,即貢獻瞭全省50%以上的生產總值、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十二五”以來,安徽民營經濟增加值從6700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1.6萬億元,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主力軍、穩增長調結構的主動力、增收富民的主渠道。同時,在全國率先出臺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意見,在省股權交易中心創新設立“專精特新”版,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目前,安徽省1700戶“專精特新”企業,以占規上中小企業8.4%的數量,貢獻瞭14.7%的主營業務收入和20%的利潤,“小塊頭”迸發出“大能量”。活力強,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紮實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制定實施降成本“20條、10條、新20條”政策體系,三年來已累計降低企業成本近1790億元,今年底還將再降低300億元,充分激發瞭經濟發展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目前,全省每月新登記企業超過6萬戶,全省市場主體突破400萬戶,其中企業主體突破100萬戶。改革開放提升瞭安徽工業“活起來”的水平。工業發展離不開開放合作,需要不斷消化、引進、吸收國內外的新技術、新理念、新趨勢。改革開放40年來,安徽堅持面向“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主動適應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合作分工,加快培育對外開放新優勢。在引進來方面,(1)90年代,安徽省加快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合作,搭建產業合作新平臺。1993年,國傢級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成為安徽省第一傢國傢級開發區,隨後,國傢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蕪湖出口加工區等一批開發區迅速成立,有效的承接瞭國際國內產業分工轉移趨勢,助推瞭地方經濟發展。(2)進入新世紀,全面融入國傢“三大戰略”,皖江8市整體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合肥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在制造業發展上,安徽省主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和地區的經貿合作,2017年,中德、中新蘇滁等合作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江淮汽車與德國大眾合資合作新能源汽車項目首臺新車已正式發佈下線,81傢世界500強企業在皖投資興業。在走出去方面,不斷強化政策引導,大力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在產品創新中大踏步“走出去”,通過高水平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分工,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安徽企業境外投資合作目的地已擴展到137個國傢和地區,充分開拓瞭歐美等發達國傢市場和印尼、巴西、伊朗等發展中國傢市場,海螺水泥、馬鋼、江淮、中鼎、應流等一批省內企業進軍海外,實施瞭一批境外收購和國際產能合作項目,設立瞭一批海外研發中心,“安徽制造”正在以更加自信、更加有力的步伐走向世界。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牛弩韜說,新成立的安徽省經信廳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兩大戰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民營經濟、數字經濟“三大經濟”,主攻高端、智能、綠色、精品、服務五大制造,堅持“龍頭+配套”、“基金+基地”、“平臺+賽道”,打造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staticpage/20181204/1204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