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日本制造又曝出兩起醜聞!東麗、三菱身陷“造假門”

2017年,支撐日本經濟的制造業巨頭一傢接一傢爆出“造假醜聞”,神戶制鋼數據造假波及約500傢企業;日產汽車使用無資質質檢人員,質檢造假長達數十年;高田安全氣囊安全隱患申請破產保護等等,這一系列醜聞讓日本數十年建立起來的“日本制造”品牌陷入危機。  東麗公司    11月28日,日本的纖維巨頭東麗公司召開記者會,承認他們旗下的一個全資子公司東麗Hybrid Cord,存在長期篡改數據的行為。    東麗公司社長日覺昭廣在發佈會上表示:“神戶制鋼和三菱綜合材料,公佈造假行為後,社會反響很大,這讓我們覺得造假是不可原諒的。”  東麗公司經自查後發現,公司下屬一生產輪胎增強材料的子公司自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存在篡改產品質檢數據行為,將不符合強度標準的產品作為合格產品提供給客戶。造假時間長達8年,涉及產品149件,受害企業13傢。造假數全自動飲水機據主要涉及增強汽車輪胎強度的輔助材料。  東麗公司建於1926年,是日本最大的纖維化學生產企業,在研發新型碳素纖維材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是日本高附加值新型材料走向世界的典范。涉及的產品主要是供汽車輪胎、導管和皮帶使用的纖維增強材料,被用於飛機機體和汽車車體等方面,共計約400噸。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波音公司的供應商之一,此次涉及數據造假東麗產品中並不包含供飛機制造使用的纖維增強材料。要知道日本東麗公司是美國波音777塑膠袋客機獨傢碳纖維供應商。一旦涉及數據造假,那後果簡直不堪想象。  三菱公司    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社長竹內章11月24日在記者會上承認,公司下屬的三個子公司——三菱電線工業、三菱伸銅和三菱鋁業存在出廠產品技術參數造假問題,就此向社會公眾表示道歉。    作為日本有色金屬的龍頭企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旗下擁有數傢子公司,其業務范圍囊括瞭水泥、金屬材料、工業加工、能源行業等,為全球上百傢工業制造廠商提供原材料。2016財年營業收入達1.3040萬億日元,純利潤283億日元。  三菱綜合材料發佈的公告顯示,三菱電線工業最早在今年2月公司的內部調查中就發現瞭數據造假的問題,並在3月向公司管理層進行瞭匯報。然而,一直到10月23日,問題產品的出貨才被叫停。據瞭桃園防颱招牌解,三菱電線工業的母公司三菱綜合材料在10月25日接到報告後,直到一個月後的11月23日才向社會發佈公告。  公告指出,三菱電線箕島制作所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間生產的橡膠密封圈被發現篡改數據,數量達到約2.7億個,涉及229傢客戶。其中,航空航天類客戶為70傢。該產品廣泛用於汽車、艦船、橡膠製品飛機引擎等設備。不合格產品涉及日本自衛隊的艦船和飛機引擎。  三菱電線數據篡改問題與神戶制鋼造假有諸多相似之處,不同的是神鋼在經營階段發現造假問題後做出調整,而三菱電線則在管理層知曉其產品存在不足,篡改性能數據的情況下,仍堅持將產品交付給采購商。與前者相比,後者性質更加惡劣。另外,外界普遍質疑,產品數據造假是三菱綜合材料公司層面有組織的行為。  日本造假系列事件回顧:    連續爆發的日本制造企業產品參數造假醜聞在重創日本制造業聲譽的同時,其暴露出的產業升級受挫、管理體制僵化等問題也值得深思。  1.日產汽車  2017年9月末,日本汽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產汽車承認,其在成車出廠檢驗環節中,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   2.高田安全氣囊  從2004年開始到2017年,高田安全氣囊無接縫招牌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180多人受傷,主要事故表現為,安全氣囊在彈出時,帶有塑料碎片和金屬碎片,劃傷司機的頸動脈等部位。因此導致企業經營狀況惡化,申請破產保護。  硝酸銨是一種成本低廉的化學物質,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結塊,而高田公司在生產氣囊發生器時並未添加幹燥劑。高田氣囊在組裝過程中,由於長久暴露在高濕度環境的水汽中,氣體發生器內部的硝酸銨等推進劑受潮變得極不穩定,一旦點燃就會劇烈燃燒並爆炸,導致氣體發生器破裂。所以,安全氣囊在未發生車禍時,也能炸開金屬筒,飛濺起金屬碎片。  3.神戶制鋼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企神戶制鋼被曝出涉嫌產品出廠數據造假,波及下遊企業500餘傢,所涉及產品從最早的鋁、銅產品,蔓延至鐵粉、厚板、鋼鐵線材等公司核心產品。  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之間公司向客戶交貨的19300噸鋁產品、2200噸銅產品和19400噸鋁鑄件和鍛件中,大約有4%的產品存在偽造檢測數據的情況。簡單點說,就是造車的原材料以次充好,而鋁、銅制品強度減弱可能會出現運行期限縮短等影響。  近期曝出的一系列“日本制造”危機有些共同特征:    一是涉事企業多為日本高端材料制造企業,處於產業鏈上遊,這使其問題產品的危害更易擴散到各行各業,也使其產品問題更隱秘,更易躲過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的監督;  二是產品質量數據篡改時間跨度少則數年,多則數十年;  三是企業內部大多知情不報,以僥幸心理企圖瞞天過海。    內容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經濟網等  策劃:新媒體事業部  編輯:王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