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門6省市政府要求鐵腕治污

自動車床加工 “預計2018年冬季氣象條件總體較上年偏差,空氣質量有可能出現反彈。”盡管剛剛入秋,有關今冬大氣形勢的預警已經提前發佈。由生態環境部、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應急管理部、國傢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傢能源局等國務院12部門以及京津冀晉魯豫等6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制定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攻堅行動方案》),於今天公開發佈。《攻堅行動方案》要求,鐵腕治污,嚴肅問責;空氣質量要以群眾真實感受作為檢驗標準,確保各項統計考核數據真實準確,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PM2.5平均濃度降3%左右《攻堅行動方案》對今年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予以明確,即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左右。為保證這一目標能夠實現,《攻堅行動方案》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其中包括嚴控“兩高”行業產能;開展新一輪的“散亂污”企業整治CNC銑床加工;自10月1日起,嚴格執行火電、鋼鐵、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鋁)、水泥行業以及工業鍋爐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各地禁止新增化工園區;10月底前,“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萬戶等。就如何應對冬季多發的空氣重污染過程,《攻堅行動方案》提出,當預測到區域將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時,生態環境部要通報預警信息,各相關城市要據此及時發佈預警,按相應級別啟動應急響應措施,實施區域應急聯動。《攻堅行動方案》要求,“2+26”城市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級別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分別不低於全社會排放總量的10%、20%和30%,VOCs減排比例不低於10%、15%和20%。要優先對城市建成區內的高污染企業、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企業等采取停產、限產措施,並在廠區顯著位置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充分運用中央環保督察在明確減排措施的同時,《攻堅行動方案》對強化環境執法以及加強問責均提出瞭明確要求。其中,12部門以及6省(市)政府要求堅持鐵腕治污,綜合運用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手段依法從嚴處罰環境違法行為,強化排污者責任。自動車床《攻堅行動方案》特別提出,將創新環境監管方式,推進聯合執法、交叉執法;將煙氣自動監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嚴肅查處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控設施及逃避監管等違法行為。12部門以及6省(市)政府提出,在《攻堅行動方案》實施過程中,將充分運用中央環保督察,將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落實不力、環境問題突出,且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甚至惡化的地區作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點。重點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不作為、慢作為,甚至失職失責等問題;對問題嚴重的地區視情開展點穴式、機動式專項督察。AQI持續爆表約談責任人12部門以及6省(市)政府透露,今年冬天對空氣質量不達標城市將實施嚴格考核問責,並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針對大氣污染治理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污染問題突出、空氣質量惡化的地區,強化督察問責。”《攻堅行動方案》說,將制定量化問責辦法,對重點攻堅任務完成不到位,或者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不到位且改善幅度排名靠後的,實施量化問責。同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地空氣質量改善和重點任務進展情況進行CNC加工月調度、月排名、季考核;每月向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達不到時序進度或重點任務進展緩慢的城市和區縣下發預警通知函。“對每季度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達不到目標任務或重點任務進展緩慢或空氣質量指數(AQI)持續‘爆表’的城市和區縣,公開約談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未能完成終期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或重點任務進展緩慢的城市和區縣,嚴肅問責相關責任人,實行區域環評限批。”《攻堅行動方案》指出,發現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考核結果直接認定為不合格,並依法依紀追究責任。公開空氣質量排名情況對於信息公開,《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各地每月召開一次新聞發佈會,通報攻堅行動進展情況。及時回應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同時要求各地要積極協調地方電視臺在當地新聞節目中設立“曝光臺”欄目,自11月1日起,每周一至周五報道突出環境問題及整改情況,播出時長不少於3分鐘。根據《攻堅行動方案》,“2+26”城市要建立健全環保信息強制公開制度。其中要求各省(市)要對區縣環境空氣質量進行排名,並向社會公佈。重點排污單位及時公佈自行監測和污染排放數據、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氣應對、環保違法處罰及整改等信息。(示波器記者 郄建榮)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news/20180928/09288.html

美元指數出現波動 多國央行加入加息陣營

車床加工 當地時間9月26日,美聯儲宣佈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上修至2%-2.25%,創2008年以來最高,符合市場預期。這是美聯儲今年第三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開啟本輪貨幣政策緊縮周期以來的第八次加息。美聯儲提供的最新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官員對2018年年底的聯邦基金利率預測中值為2.375%,與此前6月一致,這意味著美聯儲今年還將加息1次。市場預期,下一次加息時間或在12月,明年還將加特殊螺絲息3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逐步加息至正常水平有利於維持經濟增長;目前美國通脹維持穩定,2%通脹水平是可持續的。消費者和商業支出增長強勁,就業參與率展現積極現象,美聯儲依然看好整體增長前景。鮑威爾還警告說,部分資產價格處於歷史性區間的上端,金融脆弱性溫和,但需對脆弱性的累積保持警惕。對於貿易摩擦,鮑威爾表示,長期而言對經濟將產生影響。在經濟預期方面,美聯儲預計2018年GDP增速為3.1%,高於6月預期1.8%,對2019年經濟電子零組件增速預期上修0.1個百分點,2020年預期保持2%不變。對較長期失業率的預期中值也與6月相同。市場對於本次聲明中“貨幣政策立場仍然寬松”的語句被整體刪除頗為關註。在美聯儲加息聲明公佈後,美元盤中巨震,美元指數出現大幅波動,現報94.55左右。美股尾盤跳水,道瓊斯指數下跌逾百點。美聯儲宣佈加息後,香港金融管理局9月27日也宣佈,將貼現窗基本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2.5%。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醒說,香港超低息環境已經維持超10年,加上未來多個不利的轉軸不確定因素,應該做好風險管理。澳門金管局也宣佈上調貼現窗口基本利率至2.5%。巴林、沙特、阿聯酋等國央行也都相繼加入加息陣營,宣佈將基準利率提高25個基點。此外,菲律賓和印尼也都有很大概率追隨美聯儲加息。印尼今年已經將關鍵利率提高瞭125個基點,但仍在努力遏制通脹壓力。菲律賓央行預計加息50個基點。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發表講話稱,韓國央行利率決定將監控美聯儲加息因素,並且“需要調整寬松政策程度”。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許暗示韓國央行也將隨之加息。(記汽機車零件者 周武英)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news/20180928/09289.html

NASA“三級跳”:空間站、月球、火星

家用真空包裝機 去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瞭“1號太空政策指令”,指示“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與商業和國際合作夥伴一起,領導一項創新和可持續的探索計劃,以促進人類在太陽系中的探索,並帶回新的宇宙知識和發展機會”。作為回應,NASA向國會提交瞭一項計劃,旨在重振其長期堅持的目標並明確努力方向。這項“國傢太空探索運動”希望通過載人和機器人任務,在對地球、其他星球乃至整個宇宙的探索中,擴大認知經驗和科學發現的邊界。9月27日,NASA官網發表文章,專門闡述這項宏偉的計劃。五大戰略目標NASA稱,“國傢太空探索運動”建立在18年來美國與國際合作夥伴在空間站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基礎上,借助商業太空領域的發展,機器人技術和其他技術的進步,在未來幾年內,將重點圍繞“獵戶座”宇宙飛船和太空發射系統火箭的發射而加速推進。該計劃包含五大戰略目標,分別是,將美國在低地球軌道上的太空飛行活動,轉變為支持NASA與新興私營企業市場需求相結合的商業運營;引領商用真空包裝機支持月球表面作業的能力,並促進開展月—地間的空間任務;通過一系列機器人任務,促進月球資源的科學發現;發展將宇航員送回月球表面進行持續探索和資源利用的能力;展示人類執行火星和其他目的地任務所需的能力。深挖國際空間站使用價值根據當前的合作夥伴、商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NASA將制定低地球軌道活動所需資金計劃,並逐步由政府資助轉為商業夥伴提供,將國際空間站商業化。目前來看,至少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仍將繼續長期作為人類航天飛行的核心平臺。NASA利用空間站學習如何在深空任務中保持宇航員的身心健康,讓他們富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經驗測試場,可以繼續作為關鍵空間任務的技術試驗平臺,比如可以在那裡開發先進的機器人,開展通信、醫學、農業和環境科學研究。空間站還可以幫助低地球軌道任務向商業化過度。NASA最近與工業界簽署瞭12份合同,以調查如何利用空間站,讓美國商業機構在低地球軌道任務中發揮主導作用。下一輪月球探測將大不同月球可以說是地球的一塊“離地”大陸,擁有支持真空封口機太空活動和科學探索的寶貴資源,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自己星球的知識。盡管美國人在半個世紀前首次登陸月球表面,但我們的探險傢隻在6個地點留下瞭足跡,總共隻呆瞭16天。下一輪月球探測將大不同。NASA正在制定一項計劃,2023年開始繞月飛行,且不遲於本世紀20年代末,讓宇航員重新登陸月球。這是今天活著的大多數人第一次見證人類登月的機會。這一時刻,將令人敬畏和贊嘆,整個世界都會屏住呼吸。但美國不會止步於此,還將在月球和周圍建立第一個永久性基地的關鍵組成部分——深空網關。在深空網關的建設上,美國和國際合作夥伴將測試新技術和新系統,建設的基地隨時為火星任務做好準備。NASA還將研究深空網關對環境的影響,瞭解生物有機體如何長時間對深空環境的輻射和微重力作出反應。深空網關的建設重任,將由“獵戶座”宇宙飛船和太空發射系統以及商用運載火箭完成,相關設施將被逐步運送到太空中進行組裝。第一批物資將在2022年升空發射。月球表面將作為重要的訓練場和技術示范試驗場,為火星和其他目的地的未來載人任真空保鮮包裝機務做準備。通過與商業和國際夥伴合作,機器人月球表面任務將在2020年開始,重點是對月球資源的科學探索。到20年代末,能夠運送宇航員和貨物的月球著陸器將前往月球表面,可以進行長期的月表活動,與深空網關一起,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擴展任務,進行更廣泛意義上的科學探索。人類登陸火星將成就壯舉人類首次登陸火星將成為一項偉大成就。相關探索計劃的關鍵部分已經在進行中,包括人類進行長時間太空飛行需要的先進生命支持系統等。總體而言,該計劃側重變革方法,包括技術和系統開發的方法,希望能實現一系列可擴展到火星的載人和機器人任務。在對火星地表及上空的探測領域,NASA繼續保持領導地位。其“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已經啟程前往火星,將於11月登陸研究火星深處。下一個火星探測器的開發進展良好,計劃在2020年7月發射升空。火星2020探測器任務將成為後續機器人往返任務的組成部分,完成歷史上第一次火箭從另一個星球發射返回的壯舉。該任務還將成為計劃在2030年開始的系列載人火星任務的前驅。(記CNC 自動車床者:房琳琳)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news/20180928/092810.html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中國農業有底氣應對經濟風險

均質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構建瞭農業政策的“四梁八柱”,形成瞭完備的農業農村政策體系,有力地促進瞭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我國應對來自國內外各種經濟風險挑戰發揮瞭壓艙石和定海神針的重要作用。就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及其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和影響,本報近日專訪瞭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秋糧生產形勢喜人,預計又是一個豐收年,這是連續第六年糧食產量穩定在6億噸,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的第一個豐收年,糧食生產能力穩固,進一步夯實瞭經濟穩定發展預期的基礎現在距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10天左右。今年秋糧總體形勢如何?如何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對此,韓長賦表示,當前,秋糧主產區已經豐收在望,今年全年糧食產量又將突破1.2萬億斤。這是我國連續第六年糧食產量穩定在6億噸,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的第一個豐收年。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今年秋糧面積增加,長勢正常,特別是小麥和稻谷兩大口糧品種產量基本穩定,庫存充裕,糧食供給是有保障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產量穩定,糧食安全基礎牢固,糧食生產能力穩固。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年內還將完成6億畝水稻小麥生產功能區劃定任務。目前,我國高標準農田已累計建成5.6億畝,耕地灌溉面積達到10.2億畝。種植結構調優,供給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我們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指導各地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今年夏糧和早稻持平略減,年初提出的“壓水稻、減玉米、擴大豆”目標基本實現。初步統計,今年玉米面積減少500多萬畝,水稻面積減少800萬畝左右,大豆和花生面積增加1000萬畝左右,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瞭進口依賴,提高瞭國內食用植物油的自給率。今年,我國果菜茶等產品面積擴大、產量增加,一些綠色名特定量泵浦優新瓜果菜增加較多,價格總體穩定,市場供應均衡,老百姓選擇的餘地更大瞭。生產方式調綠,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努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糧豆輪作、糧改飼穩步推進,今年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達到3000萬畝,比上年翻瞭一番多。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取得積極進展,集成推廣一批節肥、節藥、節水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模式,打造一批優質糧油生產基地。韓長賦說,“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是糧食生產能力的底氣;調動糧食主產區和億萬農民生產積極性,是糧食生產的抓手。有瞭穩定的糧食產量,我們就有瞭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就可以抗風浪,應對國內外各種經濟風險,我們有這個信心。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讓億萬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完善瞭經濟穩定發展預期的制度供給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並推進,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韓長賦說,鄉村振興,要實現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這五大振興,需要我們統籌推進。要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和回旋餘地。看農村投資。鄉村振興可以直接帶動農村投資,基礎設施短板亟待補齊,公共服務亟待全面覆蓋。比方,農村“三大革命”即改善人居環境投資、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方面,初步測算,完成農村這“三大革命”任務,至少要投資3萬億元以上,對經濟增長所產生的推動力將是十分強勁的。看農村消費。現在堆高機,農村居住著6億左右的人口,而且與城市人口消費水平有一塊很大的落差,市場需求空間極大。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隨著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將越來越大。看政策底氣。我這裡先說三個數字:2800萬、2.8億和28億。這三個數字,深刻地說明瞭中國經濟的潛力和韌性。2017年,我國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帶動瞭2800萬人非農就業,這個方面的非農就業數據,很瞭不起,讓世界上任何國傢都很羨慕;2.8億農民外出打工,不僅給城市發展提供瞭充足的勞動力供給,體現瞭農村對城市的支持,而且他們可以隨時回到鄉村居住和發展,為鄉村振興再添活力;28億人次在全國體驗瞭休閑農業、鄉村旅遊,鄉村營收達到7000億元,說明農村市場的拓展具有深厚的潛力和巨大的空間。韓長賦說,望山看水憶鄉愁,現在,城市資本投向農村成為可能。城市要素流向農村成為現實,城鄉要素平等互動,是經濟行穩致遠的重要保證,是政策和機制帶來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應該說,今年以來,鄉村振興開局良好,進一步夯實瞭經濟穩定發展預期的基礎。農業開放度越來越高,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市場銷售目的地國傢,堅持走出去、引進來,農業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進一步推動瞭經濟穩定發展預期的政策供給積極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是我國農業的基本政策。韓長賦表示,我國是國際農產品貿易大國,十八大以來,在國傢對外開放的總框架下,農業對外合作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發展加快融合,對外合作機制日益完善,農產品國際貿易快速增長,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農業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農業開放度不斷提高,中國給世界經濟的發展貢獻瞭力量。我國農業貿易體量巨大,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和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市場銷售目的地國傢。大豆、食糖、棉花等農產品,中國都是全球最大買傢。2017年,我國農業對外投資總額為22.2億美元,五年累計投資180億美元,對堆高機外投資的國別數量達到100多個。“一帶一路”進一步擴大瞭中國農業開放度。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5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推動全球化繼續向前的重要力量,為各國和平合作、共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瞭東方智慧。為務實推動“一帶一路”農業合作,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夕,農業農村部聯合有關部門發佈《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願景與行動》,向世界發出加強農業合作、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的明確信號。目前,中國已與60多個沿線國傢和國際組織簽署瞭120多個農業合作協議,主動加強政策對接。農業領域投資和貿易合作成果顯著,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傢投資的農業項目數量200多個,投資額700多億元人民幣,與“一帶一路”國傢農產品貿易總額為465.8億美元。通過共同編制發展規劃、派遣南南合作農業專傢、開展示范培訓等形式,推動瞭“一帶一路”國傢農業發展。韓長賦說,農業開放度不斷提高,進口中國需要的農產品,有效緩解瞭國內農業資源環境壓力,保障瞭國內供應和市場平穩運行。中國農業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回憶2001年當年,我國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那個時候,我國農產品貿易總額隻有270億美元,是農產品貿易順差國。到2017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有1300億美元的進口和700億美元的出口,變成瞭凈逆差國。以中美貿易為例,2017年,我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241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19.2%;向美國出口農產品77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0.2%;我國對美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達164億美元。韓長賦表示,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反復證明著這樣一個樸實的道理,公平、平等、互惠的國際貿易全球化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獲得感,搞貿易摩擦,利益受影響的是雙方。對待貿易摩擦,我們不願意挑起事端,但也不怕摩擦。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和回旋餘地,貿易摩擦中有挑戰,也有機遇,對此,我們有足真空包裝機夠的底氣和信心。

source:http://www.indunet.net.cn/news/20180928/092811.html